开启您的数字资产交易之旅

欧易交易所,致力于为您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全球数字货币交易服务,助您把握每一个投资机遇。

虚拟币被骗能立案吗?深度剖析与应对指南

 

在虚拟货币市场的繁荣背后,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当投资者不幸遭遇虚拟币诈骗,首要关心的便是能否通过立案来维护自身权益。那么,虚拟币被骗究竟能不能立案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并非绝对,需依据具体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从法律视角来看,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在我国较为特殊。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币被骗就无法立案。在诸多司法实践案例中,若诈骗行为符合特定犯罪构成要件,警方依然会立案侦查。例如,2024 年 7 月,靖边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投资虚拟币诈骗案。受害人王某在网上被人以投资虚拟币稳赚不赔为由,诈骗人民币 41 万元。接警后,警方迅速展开侦查,最终抓获 4 名犯罪嫌疑人。此案件表明,只要诈骗事实清晰、证据确凿,虚拟币诈骗案件能够进入刑事立案程序。

虚拟币被骗立案,关键在于证据收集。受害者需尽可能留存与诈骗相关的各类证据,如与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其中若包含投资承诺、收益保证、诱导操作等内容,将对立案起到关键作用;虚拟币交易记录也不可或缺,它能清晰呈现资金流向,帮助警方追踪犯罪嫌疑人;还有涉及诈骗的 APP 或网站信息,包括平台名称、网址、界面截图等,这些都有助于警方确定犯罪平台及背后操控者。以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涉虚拟货币投资民事纠纷为例,王某通过某 App 充值购买虚拟货币,平台异常后报案。福鼎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行为和事实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可见完整证据链对推动立案进程的重要性。

不同诈骗情形对应不同立案罪名。倘若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虚拟货币投资项目、伪造平台数据等手段,诱使投资者投入资金,极有可能构成诈骗罪。像重庆警方破获的一起打着 “区块链”“虚拟货币” 旗号的非法集资诈骗案,犯罪团伙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全国 2000 余人参与,涉案金额近 2000 万元,主犯最终被警方抓获。若犯罪行为涉及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来窃取虚拟货币,则可能触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例如,安徽池州李某伙同他人开发带有 “后门” 功能的区块链虚拟货币投资项目,转移投资者质押的虚拟货币变现,造成损失 3800 万元,最终被法院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刑罚。

虚拟币被骗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立案。但由于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跨境性以及市场的复杂性,此类案件侦破难度较大。投资者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全力配合警方调查,积极提供证据,为案件侦破和自身权益挽回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时,务必保持警惕,增强风险意识,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

07-27 最新资讯

即刻开始您的数字资产之旅

提供最全面、最准确的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市场数据、新闻和分析工具。

Android下载 IOS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