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依托特定算法,借由大量计算生成,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性。但正是这些特性,让其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从公安执法实践来看,比特币常被用于多种违法犯罪行为。在洗钱犯罪中,犯罪分子利用比特币交易的匿名性与便捷性,将非法所得转化为比特币,再通过复杂的交易流程进行洗白,掩盖资金的非法来源与去向,逃避监管与追踪。在一些跨境赌博案件里,比特币充当支付工具,赌资借助比特币交易网络快速流转,打破地域限制,加大了打击跨境赌博犯罪的难度。同时,以比特币为噱头的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犯罪活动也屡见不鲜。不法分子编造虚假的比特币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入局,最终卷款潜逃,给民众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自 2013 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就陆续发布通知、公告,明确比特币不具有法偿性,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全面禁止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21 年,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进一步强调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公安部门积极响应政策要求,持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及比特币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公安面临诸多挑战。比特币交易记录虽公开却加密,追踪资金流向需要专业技术支持;区块链地址与真实身份脱钩,识别实际控制人困难;交易平台多在境外,涉及跨国执法合作,管辖权复杂。即便如此,公安凭借专业技术手段、跨部门协作以及国际警务合作,不断突破困境,侦破了一系列重大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