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交易版图中,USDT(泰达币)作为主流稳定币,其交易行为是否会受到警察监管,是许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要明晰这一问题,需从法律规定与实际案例两方面深入剖析。
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为虚拟货币交易定下基调。该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包括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业务、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等。从规定来看,若交易 USDT 的行为构成相关业务活动,如开设交易平台、充当 “U 商” 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 USDT,或为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等,均违反规定,警察有权依法监管。
在实际案例中,警方对涉及 USDT 的违法交易绝不姑息。2023 年,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公安局破获一起利用 USDT 洗钱的诈骗案。犯罪团伙通过组建 USDT 场外交易群,低价收购 USDT 再高价出售变现,帮助网络犯罪人员在 USDT 和人民币间进行支付结算,涉案金额高达 3.8 亿余元,最终 21 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同年,寿光市公安局也侦破一起类似案件,犯罪嫌疑人以低买高卖 USDT 赚取差价,一个半月内涉案金额超 900 万元,8 名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从个人投资者角度而言,单纯买卖 USDT 的行为,法律虽未明确界定为违法,但其中潜藏诸多风险。若在交易中收到来源不明资金,比如因交易对手涉及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冻结的情况屡见不鲜。投资者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向警方解释、申诉,即便如此,解冻也并非易事。此外,若个人交易行为出现大额、频繁交易,或明知资金来源有问题仍参与交易,亦或通过买卖 USDT 变相参与经营并从中获利,这些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涉嫌洗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甚至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届时警察必将介入调查。
交易 USDT 并非法外之地。尽管个人偶尔、小额的交易行为暂未被严格禁止,但整个虚拟货币交易环境复杂,风险丛生。投资者一旦涉足,不仅可能面临财产损失,还可能因触及法律红线受到警方监管与法律制裁。在参与 USDT 交易前,务必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政策,谨慎权衡风险,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